愛家系列

新地會收集 5,000 市民心聲 港人太忙最渴望與家人多溝通

港人生活忙碌,往往忽略關愛家人。新鴻基地產旗下新地會早前發起鼓勵港人為家庭成員做一件事的「為家人 - I do!」大行動,結果接獲5,000份作品,這些市民心聲來自不同背景、行業及年齡,由2歲到76歲,正是香港社會縮影。

將資料整理分析,發現86%父母渴望多溝通,37%孩子願為忙碌父母分擔家務,數個現象揭示香港社會的最新面貌。

86%父母渴望與子女多溝通

新地會副總經理謝文娟表示:「在香港這個高度發展的商業城市,港人生活壓力大,要提升競爭力、不斷增值,能有一刻鐘停下來與家人溝通殊不容易。是次分析顯示,任何年紀或角色的家庭成員,均面對與家人欠缺溝通的困擾,其中父母最自覺與子女溝通不足。86%父母期望與子女多溝通,亦有逾60%夫婦渴望與伴侶多溝通,連最怕父母嘮叨的孩子,也有約14%希望多與父母訴說心底話。」

港人面對忙碌生活,家庭成員各有各忙,同一屋簷下卻苦無交流機會。分析發現不少人透過現今科技打破困局:利用電郵、短訊、 MSN來閒話家常一番。又或在各種現實限制下,重新調配工作與家庭生活的時間表,重整生活優先次序。


(圖 1:承諾與家人多溝通)

孩子體諒父母辛勞願做家務

被指寵壞了不懂做家務的小孩子原來明白父母辛勞,從分析結果可見,37%孩子願意幫手做家務,體察父母心。不少孩子主動為早出晚歸的父母蹨骨按摩,更一邊按一邊談心,彌補平日不足的相處時間。


(圖 2:孩子最渴望為父母做的事)

是次分析亦發現,無論大人小朋友都察覺自己的壞習慣影響到家人,願意為家人改進自己,其中最多人渴望收斂脾氣,佔20%。 不少人在向家人發洩情緒後深感後悔,於是父母應承子女戒發脾氣,連慣於耍脾氣來表達自己的小孩子,亦願意不亂發脾氣。同時,有不少孩子應允從此告別講大話及沉迷電腦打機。


(圖 3: 5 大最想為家人改變的事)

太忙錯過珍惜眼前人

謝文娟續稱:「在分析當中看到不少人在家人病重,甚至離世時才悔恨愛得太遲,過往忙著追趕社會步伐,疏忽關愛家人。以為可以等到事業成功才多陪爸媽、賺夠 錢才帶太太子女去玩,但事情往往不如人意。當中有當警察的丈夫在妻子患癌後才驚覺從來沒好好對待太太;亦有老師醒覺當年媽媽在世時沒有好好陪伴她; 還有女兒在老父重病入院,望著插滿喉管的父親,驚覺婚後一直忽略家人。」

媽媽成最想報答對象

分析顯示,媽媽是家人最想報答的對象,佔總數的36%。在求學階段,越年幼者對母親的依賴和傾斜度越大,隨著年紀增長,傾斜度慢慢減少,尤其是在青年階段。不過,這趨勢在踏入30歲後有所轉向,家人承諾焦點重新「回歸」母親,主要因為他們開始見到父母漸漸年老,身體開始出現毛病,眼見父母身體不斷響起警號,子女才驚覺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剩下已經不多了。


(圖 4:不同年齡人士都渴望報答母親)

和睦家庭是和諧社會基石

是次新地會收集的5,000個香港故事有廣泛代表性,代表著5,000股愛家力量, 謝文娟表示,雖然當中每個故事不一樣,但背後的愛家精神卻一樣,家是社會高速發展的穩定元素和正面能量。無論外面風雨多大,家,永遠是最可靠的避風港。新地會一直秉承集團「以心建家」的精神,開創愛家風氣,今後將繼續推動全城實踐愛家生活,凝聚更大力量,合力令香港成為一個更美好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