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系列

生活休憩室 --- 輕鬆快活人

現今香港社會,人人營營役役,目的都是為一個快樂而輕鬆的生活。有人可能是為子女,亦有人為追求更優質的生活,你又有否想過,自己是為甚麼而活呢?

在香港,要做一個輕鬆快活人,可以嗎?答案是可以的。首先,我們要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

甚麼是焦慮?

「焦慮」是指一種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往往當我們無法掌握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便會很容易產生焦慮的感覺。這樣感覺,會令到我們感到緊張﹑不愉快﹑擔心或焦急。此外,這種感覺亦可以由身體發出,如出汗﹑心悸﹑震抖﹑呼吸困難或坐立不安等。若不及早處理,嚴重的可引致「廣泛焦慮症」。

「廣泛焦慮症」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往往是身體表面的病徵,如心悸﹑心跳﹑多汗﹑肌肉緊張和疼痛﹑頭暈﹑消化不良﹑呼吸沉重﹑腹瀉等。其實,這些身體病徵已是身體向你發出的警號,要你好好處理自己的精神狀況。

在精神方面,「廣泛焦慮症」病人會對各種事情有過多不切實際的焦慮,亦認為不好的事情一定會發生。他們焦慮的事情由小到大,涵蓋了生活的每一部分,包括健康﹑工作﹑金錢﹑感情﹑信仰或安全等。作為「廣泛焦慮症」病人的親友,有時候可能會覺得病患者很煩,終日擔心這樣那樣。通常親友會跟患者說不要擔心便可,可是,他們的擔心其實是因病而引起的,若病人沒有得到醫治,又怎會痊癒呢?

防止廣泛焦慮有方法

「廣泛焦慮症」只要獲得適合的治療,定可以根治的。

話說回來,我們如何防止自己進入焦慮狀態,而不致於患上「廣泛焦慮症」呢?

當有焦慮時,我們嘗試問問自己為甚麼會焦慮,會不會自己有一些鑽牛角尖的思想,例如:

  1. 杞人憂天:將事情嚴重化;

  2. 非黑即白:兩極化的思想,忽略了任何事情可從多角度去看;

  3. 有色眼鏡:從負面角度去看人生;

  4. 情緒氾濫:用情緒控制思想,甚少冷靜客觀分析事情;

  5. 絕不妥協:把事情看得太死,沒有彈性或轉彎機會。

若果有以上情況,我們可嘗試培養樂觀情緒,關鍵在於扭轉對事情的想法。

  1. 先找出問題困難所在,要知道自己面對是甚麼;

  2. 反問自己,我如何理解或解釋這件事情,有否傾向悲觀的詮釋模式?

  3. 自己的理解產生了甚麼正面或負面情緒?

  4. 自己必須跟自己辯論,指出悲觀思想所在,以理據和善意說服自己,採納樂觀的解釋。

除樂觀情緒外,也可以學習「放下」(let go)。「放下」並不等於一味的正面觀,而是從刻板和執著中轉變,換一個較正面及樂觀的看法,情緒和行為模式,讓自己在困局中獲得氧氣。透過面對、分享、寬恕和計劃去實踐「放下」。

我們「想」甚麼,甚麼便會跟著我們。焦慮本身沒有甚麼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容讓它在你心中發芽、成長和散播。希望你看過文章後,能夠幫你做到輕鬆快活人。縱然「焦慮」悄悄的來,可讓它輕輕的走過。

心影薈 李天豪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本欄目所提供的建議,僅供參考之用。就本欄目提及的主題作出任何決定前,建議先向醫生或其他適當的專業人士尋求獨立意見。

更多「生活休憩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