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活动

新地会“陪孩子走升学路”网上讲座 助会员子女开展学习新里程

新地会自举办多元化的网上亲子讲座以来,获得会员热烈支持。此前推出全新“陪孩子走升学路”网上讲座系列,邀请专家向会员讲解怎样按子女学习需要选择合适小学,以及协助幼儿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方法。参与者反应踊跃,积极向讲者请教为孩子做升学准备的心得。我们特别辑录两场讲座的精粹,让各家长轻松陪伴孩子从幼儿园过渡至小学,实践“爱家常乐”精神。

掌握“幼小衔接”秘诀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刘怡虹博士于讲座里提醒父母,要做好期望管理,明白幼童升上小学面对陌生校园、全新教学模式等转变,出现适应困难是正常现象。家长应按部就班地支持子女在生活常规、人际社交、情绪感受和学习表现方面的需要,给予他们时间习惯新的小学生活。她建议大家运用“BEARS”指标观察孩子适应小一生活的情况,包括管理行为及自我控制能力(Behaviours)、掌控情绪和不易冲动(Emotions)、对学习感兴趣且态度积极(Attitude)、遵从指示与学校规则(Routines),以及社交上与同学相处融洽(Social Behaviours),并表示培养孩子拥有“BEARS”的五类特质有助他们投入学习。

刘博士还举出多个生活实例和下列方法,让家长协助孩子顺利衔接小一。

  • 社交和情绪适应:可安排孩子跟周围新相识的同班同学在开学前互相见面,正式上学后看到熟悉面孔能减少适应上的焦虑。

  • 心理准备:在家预演小学生活事例、与孩子订下专属开学日记录如穿上新校服拍照等,对迎接新的学习生活产生正面作用。

  • 认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训练孩子学习能力的机会,例如让他们自行购买东西,从现金找零中掌握加减运算,把小学课堂上的知识加以实践。

  • 语言技能:多进行亲子沟通,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上学面对新老师与同学时也敢于发言。

  • 正面学习态度:父母应以身作则,对新事物表现好奇和愿意尝试的态度,令子女以此为榜样,在校内学习新知识和适应转变时也带着学习动力及坚持。

  • 身体健康:为子女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多做运动,锻炼健康体魄作为学习基础,提升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会员问答环节摘录

Q:家长如何引导子女多表达小学校园的新生活?
A: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父母平日多与子女互相分享生活上遇到的事情,令孩子打开自己及乐于沟通,并可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子女分享上学情况的习惯。彼此交流小学校园生活时,不妨多以开放式问题和围绕学校里的不同情境发问,有助孩子说出更多细节,从而了解其学习和适应进度。

Q:帮助不同性格的孩子适应小一,你有什么建议?
A: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掌握他们于不同适应范畴的强弱,再重点提供相应支持。家长应同时放松心情,在“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不要只着眼学术成绩,更重要是发掘子女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并加以赞赏,适应之后再做出改善。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讲座内容。

小一升学面面观

资深教育顾问曾广豪在讲座中分享一系列升读小一的实用资讯,包括入学申请程序、自行分配学位阶段的申请机制及计分办法、统一派位阶段的学额分布及派位机制、入学申请时间表等,使家长对学制有充分认识,掌握部署小学申请的策略。

他还比较了公立、资助、直资及私立小学的特性,阐述四类本地小学于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编排、学术要求等方面的特色,协助家长根据子女的特质和发展进度挑选合适学校,并建议考虑不同面试要求的直资/私立小学。他更以个案分享说明如何挑选学校配合孩子的特性、能力和学习需要,例如:

  • 专注力强,愿意主动分享课堂内容细节,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热爱阅读图书的孩子,不妨考虑对学术程度要求较高,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多元发展的学校。

  • 上课投入,要在成人提醒下完成家庭作业,喜欢家长伴读的孩子,较为适合学术程度要求正常至中上,校方课外活动数量不过多的学校。

  • 专注力较低,需成人陪同才能完成家庭作业,未养成长时间阅读习惯的孩子,可选择报读学习压力稍低,校方着重启发学生学术以外的兴趣和长处的学校。

会员问答环节摘录

Q:如何加深孩子对报读学校的了解?
A:家长可预先携同子女到访学校,加强孩子对校园外观及周边环境的印象。在家里也可浏览学校网页,通过照片和其他介绍认识课堂与学习环境,提升熟悉度。

Q:家长可做些什么提升孩子与学校的合适度?
A:多观察子女学习时展现的性格,进修有关小朋友发展和儿童心理认知方面的知识,掌握他们的需要和程度,并定期留意教育局的课程内容与方向。家长也可于心仪小学有实体课堂的日子到访该校,观察小学生下课后的情况,衡量孩子的现况是否与校风契合。

点击此处观看讲座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