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专讯

新地会首办网上讲座反应热烈 与会员携手“抗疫自强”

面对持续的疫情,大家不论在工作或家庭上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新地会运用科技突破常规,于日前推出全新“抗疫自强”网上讲座系列,邀请资深亲子及教育顾问邓明仪和资深临床心理学家陈嘉咏,与会员分享如何在“疫”境中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增强抗压和管理情绪的能力。参加者反应热烈,并于在线平台向讲者请教教养子女及调整心理的心得,获益良多。我们诚意分享两场讲座的精选内容,与大家携手增值自己,“疫”境同行。

“疫”境建立亲子情

邓明仪于讲座中表示,疫症令家长需要 Home Office,学生也要 Home Learning,还有排山倒海式“停课不停学”,导致亲与子均疲于奔命,关系愈趋紧张。其实换个角度,这段难得的“人生休渔期”正好用以增进家庭关系,培养孩子的抗逆(疫)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各位不妨参考以下“停课,不停Fun”五大要诀,享受难得相伴的亲子好时光。

• 登山郊游:
无论海滩漫步、登山健行,抑或游览郊野公园等户外活动都是快乐的亲子游。每次只选一个地方慢游,细意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 亲子游戏:
活用脑筋,即可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素材,例如红包袋、积木或厕纸等变成创意游戏,足不出户也可创造“家中游乐场”

• 亲子共读:
挑选优质读物,利用不同故事和人物向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分享彼此的看法以促进亲子交流,加深相互了解

• 电影欣赏:
通过一同观赏日本动画导演宫崎骏的经典动画系列,有助领会人生道理及成长的真谛

• 亲子下厨:
难得父母有充裕时间在家烹饪,别错过与子女一同下厨,既能传授独一无二的食谱和“家的味道”,还能表达爱意和关怀

会员问答环节摘录

Q:成功建立深厚亲子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A:“爱”和“时间”— 多花时间跟子女相处,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并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常给予鼓励,把握“留家抗疫”跟子女增进感情及沟通的好时机

Q:有什么方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建立伴读时间表?
A:要从小开始建立基础,父母可由子女每晚睡前为他们说故事做起,令孩子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Q:怎样教养子女才能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下适应和生存?
A:家长要因应自己孩子的特质而建立合适的教养模式,切勿盲目跟随他人,最重要是教会子女在成长中怀有“仁爱”和“感恩”之心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讲座内容。

面对”疫”境的大智慧

鉴于疫情对普罗大众造成精神压力,陈嘉咏在讲座里指出快乐主要由自己的行为决定,环境影响只占10%。她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生活实例和互动环节,勉励会员以积极态度和正面思维应对“疫”境与逆境,并提出五大抗逆方法供大家参考,实践“在最坏的时代,作最好的转化”。

• 加强掌控感:
虽然我们不能掌控疫情,但能亲自制作每日常规时间表,借此调整身心及妥善安排生活,从中获取成就感

• 运用身心相依的原理:
想法和行为互为影响,疫境下受压和不快时,要有克服挑战的正向信念,多微笑,把行动转化为乐观心态去应对

• 与人联系:
疫情下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十分重要,可通过电话及社交通讯媒体等问候对方,能提升快乐感及避免“爱得太迟”

• 感恩:
疫境里充满变数,大家更应“爱要及时”,多欣赏、赞美与感谢身边人的付出,把值得感恩的事写或说出来,有助维持快乐

• 善行:
于疫境中关怀身边和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可亲子同行参与义工服务,为他人送上温暖,自己也感到满足

会员问答环节摘录

Q:如何将疫境中的压力变成推动力?
A:调整想法最关键,愈提升自信心(例如“加强掌控感”),愈能成功应对疫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Q:面对负面情绪时应怎么办?
A:要明白情绪没好坏之分,例如伤心或愤怒的出现,是反映心理上有需要但未被响应或满足,只要理解背后的原因,便可寻求满足该情绪的方法

Q:我能为身边缺乏正能量的人做些什么?
A:先保持积极思想和愉悦心情,另外还可以在冥想或呼吸练习时,把思念转化成关怀情感,有需要时也可寻求社工或心理学家的协助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讲座内容。

资深亲子及教育顾问邓明仪
资深临床心理学家陈嘉咏